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看书封 |《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记得你》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5-09-22



《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记得你:语言学家和她失智失语的丈夫》

郑秋豫/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5-04

推荐人:彭珊珊

推荐语:

年过七旬的语言学家,用英文写了一辈子学术论文,去年第一次以素人作家的身份出版非学术作品,便立刻成为畅销书,一版再版的同时,还有了简体字版和韩文译本。

她是台湾地区“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前所长郑秋豫,美国布朗大学语言学博士,从事语音学与语音科技开发跨学科研究,在口语韵律结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结合语音科技开发的跨学科研究,正是课题顺利进展、新解源源而出之时,但她的丈夫伏波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独生女在国外,她不得不提前两年退休,向热爱的研究工作告别,全职照顾先生。

书中写的是郑秋豫照顾失智老伴的经历与心路,记录病患从出现早期征兆直至完全失智失能的全过程,也真挚地写出了照护者的焦虑和困境。面对伴侣逐日封闭的心灵,她终于对这个疾病有所领悟:失智者的每一天都是“过渡期”——阿尔兹海默症不可逆,每一次疾病的进展,都是过程而已。“即使他就在身旁,我的独老却已然开始。”

作者是具有经济实力的高知阶层,有知识储备,会查文献,有医师朋友,能聘请佣人,也做了万全的心理准备,但仍有诸多始料未及、无可奈何。用文中的说法是:“就算是全心的爱和全部的付出,区区四年就已走到山穷水尽、日日碰壁的死谷。”

本书的影响力,不仅在于细致观察写就了具有研究价值的个案,也不止于细腻笔触引发的深切共鸣,还在于它所触及的种种问题:老人照顾老人,能坚持多久?送亲人进入照顾机构是原罪吗?银发独居的老人如何自救?

主人公最终由于心力不支选择委托机构照护,并写下了家属与机构共同照护的种种经验。在她看来,长期照护机构的空间格局、硬件设备、人力协助,都优于居家照顾。作者为自救所组成的“后援小组”也打动了许多人。面对“无人签字”的独居困局,即将接受外科手术的郑秋豫拉了个群,由六位好友组成“后援小组”,他们临危受命,随时准备提供帮助,朋友所带来的安慰“笔墨无法形容”。

郑秋豫在序言中提到这本小书出版后在台湾引起的社会关注与热度令她讶异,不得不把至亲送入照顾机构的种种曾令读者掩书痛哭。在这个过程中她体会到:“原来许多人心中都有一本书,而我只不过把那本书写出来了而已。”老龄社会正在到来,你我也终将面临这样的时刻。

*以上文字来源“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