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文学经典 | 两次踏访海明威的写作之地
编者按: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内外多个场合讲述自己与书的故事,并提及诸多经典著作,为我们开列出一份长长的书单。为响应总书记号召,践行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山西省图书馆依托新媒体矩阵,打造了“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文学经典”专题,该专题充分挖掘馆藏资源,为读者列出了详细的中外文学经典馆藏图书信息,我们与经典阅读之间就差一步之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专题第七期。
雨果的作品最让我感到震撼
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我们年轻的时候,法国的很多书籍都翻译过来了。
司汤达的《红与黑》很有影响,但对人世间的描写,还是要算巴尔扎克、莫泊桑的作品,像《人间喜剧》的影响就很大。
最让我震撼的是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九三年》都是以大革命为背景的。我看《悲惨世界》,读到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让那一刻,确实感到震撼。
伟大的作品,就是有这样一种爆发性的震撼力量,这就是文以载道。再有,就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国的画家有一大批,像莫奈、塞尚、德加、马奈等,音乐家有比才、德彪西等,都让我印象深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 原文刊登于《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24版)
链接馆藏
《悲惨世界》
[法]维克多·雨果/著 李玉民/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2021-05
《悲惨世界》是雨果重要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雨果刻画了从拿破仑滑铁卢的失败直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面貌,绘制了一幅规模宏大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图画。书中描述了在逃犯冉·阿让和流落街头的妇女芳汀,还有她的女儿珂赛特三位中心人物的悲惨遭遇,愤怒地谴责和控诉了造成这一切不合理和不公平现象的原因。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
《九三年》
[法]雨果/著 郑永慧/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23-08
《九三年》(1874)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特纳克侯爵和他的侄孙、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生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小说最后:死里逃生的朗特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登在郭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尽。《九三年》可以说是雨果的写作艺术和人道主义精神的最完美的表达。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
《约翰·克利斯朵夫》
[法]罗曼·罗兰/著 傅雷/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7-03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通过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
小说描写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1915年罗曼·罗兰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