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文学经典 | 读完《怎么办?》 睡光板炕炼毅力
编者按: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内外多个场合讲述自己与书的故事,并提及诸多经典著作,为我们开列出一份长长的书单。为响应总书记号召,践行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山西省图书馆依托新媒体矩阵,打造了“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文学经典”专题,该专题充分挖掘馆藏资源,为读者列出了详细的中外文学经典馆藏图书信息,我们与经典阅读之间就差一步之遥。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专题第四期。
读完《怎么办?》 睡光板炕炼毅力
我年轻时看过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上次在索契,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我,问我读过哪些俄罗斯作品。看到我说俄罗斯作品如数家珍,他很惊讶。他说,我们俄罗斯好多人都没看过这么多。
我们那一代人受俄罗斯经典的影响很深。看了普希金的爱情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后来我还去过敖德萨,看那里留下的一些诗人痕迹。我很喜欢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说英雄,谁是英雄啊?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英雄。
当时,在梁家河的山沟里看这本书,那种感受很强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有深度的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是最有广度的俄国作家,两相比较,我更喜欢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我更喜欢的是《战争与和平》,当然《复活》给人很多心灵上的反省。我也很喜欢肖洛霍夫,他的《静静的顿河》对大时代的变革和人性的反映,确实非常深刻。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他的作品给我们不少启迪。他的《怎么办?》我是在梁家河窑洞里读的,当时在心中引起了很大震动。书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为了磨炼意志,甚至睡在钉板床上,扎得浑身是血。
那时候,我们觉得锻炼毅力就得这么炼,干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我们就出去摸爬滚打,下雨的时候去淋雨,下雪的时候去搓雪,在井台边洗冷水澡,都是受这本书的影响。
俄罗斯还有一批艺术大师,像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画家列宾等。我为什么对列宾印象很深刻呢?当时,在农村还能够发现一批美术杂志,那是非常宝贵的资料,我就一本一本地看。
其中,有一篇专门介绍列宾的油画《意外归来》,讲一个流放的革命志士突然回家的场景,那幅画给我深刻印象,那篇文章也写得不错。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 原文刊登于《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24版)
链接馆藏
《怎么办?》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著 魏玲/译
译林出版社出版 1998-12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宣传进步思想入狱,他在狱中写下长篇小说《怎么办?》,为了躲避狱警和审查机关的检查,小说以爱情故事为表象,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意义,比如以“求婚妻”喻“革命”,在写作方面的特色无与伦比。这部被誉为“生活教科书”的小说,围绕自由劳动、妇女解放和秘密革命活动三条线索展开,提出只有斗争才能改变人民的厄运。主人公拉赫美托夫集中体现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特征,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一个耀眼的“新人”形象。小说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俄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青年和革命者。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
《当代英雄》
[俄]莱蒙托夫/著 力冈/译
黄山书社出版 2015-01
《当代英雄》是一部社会心理小说,其语言如同诗人所写的抒情诗,无论写景写情,无不诗意盎然。主人公毕巧林是一名到高加索服役的贵族青年军官。他精力充沛,才智过人,性格率真,却又找不到生活目标,精神空虚,玩世不恭,到处惹是生非,把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恋爱游戏和冒险行动中。他的自私冷酷给他人造成了巨大不幸,也加深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绝望。毕巧林是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的奥涅金之后又一个“多余人”形象,具有非凡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
《静静地顿河》
[苏联]米哈依尔·肖洛霍夫/著 力冈/译
译林出版社出版 2010-09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写于1958至1940年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以恢宏的气势,描写了顿河地区哥萨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的曲折经历,鲜明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尤其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作品中的男主人公葛利高里和女主人公阿克西妮亚早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