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同寻常·“遗”探究竟——山西省图书馆文化人才专项活动走进安泽县图书馆
为深入贯彻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2025年文化人才专项工作的相关安排,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8月23日、24日,山西省图书馆文化人才专项活动走进安泽县图书馆,开展了一场“‘非’同寻常·‘遗’探究竟”亲子非遗文化体验活动。36组家庭在书香氤氲的安泽县图书馆,完成了与掐丝珐琅、仿点翠技艺的零距离对话。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艺术创作二级专业老师郭海平和技术指导老师张彩丽参加。两天的时间里,省级导师、文化志愿者与基层群众围坐一起,在指尖与青蓝之间,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与厚度,共同书写文化人才专项工作基层实践的新篇章。
▲郭海平老师讲解掐丝珐琅历史
▲张彩丽老师讲解操作步骤
8月23日下午,首场活动“珐琅杯垫制作雅集”率先展开。郭海平老师以PPT与实物相结合的“理论+体验”教学模式,为孩子们揭开掐丝珐琅的千年面纱。实战环节,孩子们用扁铜丝勾勒出哪吒与敖丙两个动画人物形象,家长则化身“助理工匠”进行调砂、点蓝。铜丝收束、釉色凝固的瞬间,原本普通的杯垫逐渐绽放出绚丽光泽,孩子们直呼神奇。
▲珐琅杯垫制作雅集
8月24日上午,第二场活动“仿点翠胸针DIY体验”接棒登场。秉持文化人才专项工作“保护自然、拒绝真翠”的环保理念,课程采用染色羽毛替代传统翠鸟羽,既复刻“点翠”青蓝欲滴的视觉效果,又守住了生态文明的底线。郭海平老师详解了点翠工艺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仿作技巧,张彩丽老师则手把手示范:从处理羽毛、描画精细花纹,到最终“点翠”成型,每一步都要凝聚专注与匠心。活动室静谧有序,唯闻心跳跃动之声,一件件灵动雅致的胸针在亲子协作中诞生。
▲仿点翠胸针DIY体验
铜丝合拢、青蓝定格,两日的匠心之旅在孩子们的笑声中落下帷幕,但山西省图书馆文化人才专项工作的脚步不会停歇。省图把专家带到基层,把技艺传授给群众,更把“自我造血”的种子埋进安泽这片书香沃土。
▲活动合影
今后,山西省图书馆文化人才专项工作将继续以“文化特派队”的形式,把更多优质资源送到田间地头、社区广场、校园课堂,让非遗文化点亮三晋大地的每一盏文化灯火,真正“活”在生活里、传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