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文学经典 | 当时能找到的文学经典我都看了
编者按: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内外多个场合讲述自己与书的故事,并提及诸多经典著作,为我们开列出一份长长的书单。为响应总书记号召,践行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山西省图书馆依托新媒体矩阵,打造了“跟着习近平总书记读文学经典”专题,该专题充分挖掘馆藏资源,为读者列出了详细的中外文学经典馆藏图书信息。
我们与经典阅读之间就差一步之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专题第二期。
当时能找到的文学经典我都看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自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给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
我们插队那时候,也是书籍的大交流。我是北京八一学校的,同去的还有清华附中、五十七中等学校的,这些学校的有些学生有点家学渊源。我们都是背着书下乡,相互之间交换着看。那个环境下,就是有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气候。
那时,我居然在乡村教师那儿也发现很多好书,像《红与黑》《战争与和平》,还有一些古时候的课本,比如清代课本、明代课本等。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 原文刊登于《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24版)
原文刊登于《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24版)
链接馆藏
《红与黑》
[法]斯当达/著 罗新璋/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06
《红与黑》是斯当达的长篇代表作。主人公于连出身于小业主家庭,喜爱读书,不爱做力气活,醉心于拿破仑的丰功伟绩,一心希望跻身上流社会,无奈从军无门,最终选择了教会的道路。于连被当地市长看中,成为家庭教师;后又经教会举荐,为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担任私人秘书。但一封告密信使他的飞黄腾达毁于一旦……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
《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 草婴/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9-01
《战争与和平》(1866—1869)描写1812年俄法战争的全过程,以当时四大贵族家庭的人物活动为线索,反映了1805至1820年间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各阶层的现实生活,抨击了那些谈吐优雅,但漠视祖国命运的贵族,歌颂了青年一代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是一部史诗般的鸿篇巨制。
▲扫码获取馆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