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经典 | AI赋能经典对话——历史文化名人智能交互体验活动
当数字科技邂逅千年文明,我们以人工智能为媒介,邀请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巨擘"数字重生"。北宋史学泰斗司马光、初唐文坛奇才王勃、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等先贤,通过AI技术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碰撞。
下面我们一起运用AI开始与他们对话吧!
重读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汉族,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祖籍河东郡人(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先生。他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追谥其为文惠昭灵侯。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重读王勃
王勃(650年-676年或684年),中国唐代文学家、 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万荣), 隋末思想家王通之孙、泽州长史王福畤之子。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的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王勃的诗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其具体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滕王阁序》等。王勃还写有许多学术著作,见于著录的有《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5卷等。
重读赵树理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赵树礼,山西晋城市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工人日报社首任社长。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被誉为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其作品有反应农村生活的《小二黑结婚》,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重读《资治通鉴》
司马光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中进士甲科,先后任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职。治平三年(1066年),撰成《通志》八卷,上呈宋英宗,颇受重视。英宗命设局续修,后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作序,元丰七年(1084年)成书。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赐名《资治通鉴》。全书分为294卷,约三百多万字,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中引用的史料极为丰富,除了十七史之外,还有各种杂史、私人撰述等。据《四库提要》记载,《资治通鉴》引用前人著作322 种,可见其取材广泛,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期待通过本次活动够激发更多读者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让文学大家的精神遗产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