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唐诗·行走三晋”诗歌赏析|第二集 三晋诗歌繁荣的原因(一)
大唐三百年基业,缘起三晋大地。山西深得唐王朝重视,这有力地促进了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发展。
三晋大地不仅孕育了以士族为中心的大批本土诗人,还吸引了众多外籍诗人入晋。他们通过诗文抒写着各自的三晋印象,叙写着三晋的风物与人文,这些诗歌创作为我们重构了有唐一代三晋大地的华彩乐章。
↓ 悬空寺
赏三晋美景,品古韵风华,穿越表里山河,吟诵唐诗经典。我们可跟着诗歌徜徉于三晋大地,去领略唐王朝时北都太原的风光旖旎;探访家学渊厚的蒲州士家大族;登上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一览黄河铁牛驻守的蒲州盛境;穿过雁门关体验三晋关隘之险要,纵览黄河汾水之广阔,五台山之佛光,太行山之巍峨,沉浸体验隐逸山林之畅快。
↓ 永乐宫壁画
值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之际,山西省图书馆特别推出“‘品读唐诗·行走三晋’诗歌赏析”栏目,广大读者通过视频,可以从中了解唐代三晋诗歌概况,得以窥见山西历史中的大唐华章,也可乘兴而来循着诗歌的足迹,亲身领略黄河风情、太行山水、长城边塞、古建匠心,体验“山河春意”“夏养山西”“秋行大运”“冬享民俗”四季不同好风光。
“品读唐诗·行走三晋”诗歌赏析视频,从唐诗与三晋、唐诗与太原、唐诗与蒲州、唐诗与雁门、唐诗与河汾、唐诗与三晋佛教、唐诗与三晋隐逸、唐诗与太行山八个方面,共三十二集,概述了唐代三晋诗歌繁荣情况,描绘出唐代著名诗人的三晋足迹,通过一系列对经典诗歌的赏析,使读者充分领略唐代三晋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继而能够沿着唐诗的脉络,遍访山西大好河山。
本期我们走进第二集:三晋诗歌繁荣的原因(一)
促成唐代诗歌繁荣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影响的原因有三个方面。我们先来了解三晋军事地位和政治优势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山西北有雄关,南有黄河,“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两道天然屏障,使山西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晋作为唐建立初期的“北门”,以及中晚唐时期的“京师右屏”,在唐王朝有着重要的军事地位。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为边塞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地理空间。
“先有晋阳,后有汉唐”的三晋大地,对汉唐两个王朝的开国兴邦都起到了奠基作用。唐朝帝王对三晋的“偏爱”在巡幸三晋和不断提升其地位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政治优势直接或间接地对三晋诗歌的大量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讲人
赵继红,女,山西乡宁人,1969年10月出生,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山西师大文学院教师。
1991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获文学博士学位。
在《中华戏曲》《文化遗产》《山西大学学报》《晋阳学刊》等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著作《明万历<乐府红珊>研究》《元杂剧平阳戏剧圈研究》等。
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研究》《古代散文研究》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