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意研学活动预告 | 春晓筝语·舞动诗意天空——春日风筝制作雅集
活动内容
● 分享风筝历史文化、样式和古今功能
● 欣赏古今优秀风筝作品
● DIY组装/彩绘风筝(二选一)
主持:李硕(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主讲:刘欢(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活动时间:4月5日(周六)15:00-16:30
活动地点: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二层雅集室
巧縳笋皮浅画缯,乘风一线入凌兢。
荀瑰黄鹤疑翔阁,墨翟飞鸢乍系绳。
五日泠然同列子,十年迟待异奇肱。
南华第一篇曾读,即此扶摇北海鹏。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图片仅限文化宣传(来源于网络)
风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传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木匠或巫师为了测量风向、传递信息或进行宗教仪式而发明的。早期的风筝制作简单,可能只是用竹篾和纸张(或布)扎制而成,形状也相对单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逐渐从实用工具转变为娱乐玩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古代,风筝常常被视为吉祥、自由的象征。人们通过放飞风筝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或者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风筝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题材,他们通过描绘风筝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图片仅限文化宣传(来源于网络)
随着科技的发展,风筝的制作工艺和材料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从最初的竹篾、纸张到后来的丝绸、尼龙布,再到现代的合成材料,风筝的材质变得更加轻便、耐用。
同时,风筝的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形状、颜色、图案都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风筝的飞行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人们能够更加尽情地享受放风筝的乐趣。
制作风筝雅集活动花絮(艺科院拍摄)
风筝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活动,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风筝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在古代,它是人们娱乐、祈福的工具;在现代,它则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风筝的制作和放飞中来,这也促进了风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制作风筝雅集活动花絮(艺科院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风筝文化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风筝。
这些风筝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促进友好往来的桥梁。
制作风筝雅集活动花絮(艺科院拍摄)
本周六正值清明假期,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春日赴一场风筝DIY的盛宴,雅集活动中不仅要分享风筝的传统文化和古今区别与寓意,还会欣赏到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国家优秀的风筝作品。
让我们在春风中放飞梦想,在画布上挥洒创意,在雅集中结交朋友。快来加入我们,一起绘制/组装属于你的独特风筝,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吧!名额仅限30份,报满为止!
雅集活动欢迎您的参与
咨询热线:13934044845(仙老师)
活动现场签到报名
本期活动材料费用:3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