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山西日报 | 古籍普查山西行:青春接力传薪火【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特别策划——打造书香山西 助力文化强省】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5-03-31



文化志愿者殷雅琪在古籍普查工作中

一本本蒙尘泛黄的古籍被从库房取出,文化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翻阅每一页,阅览古籍内容及批注。

“古籍保护之必要与重要,在我工作时能深刻体会。孙从添《藏书记要》中载:藏书断不可用套,常开看则不蛀。这明显是南方的做法,而对于北方藏书,函套的保护作用则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函套的藏书明显破损更少,虽然有些函套已破烂不堪,但其中书页仍保存完好。因气候干燥,我所见的古籍的破损多是脆化,而发霉、虫蛀之类较少。”来自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殷雅琪在志愿者手记中说道。  

2021年“中华古籍普查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在2024年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金奖。

2016年启动以来,该项活动已连续举办9年,通过招募高校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利用暑期在有需求的收藏单位开展古籍普查工作。9年来,共招募来自全国的158名高校志愿者,参与完成了全省27个市县、32家古籍收藏单位、近20万册古籍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有效解决了基层古籍收藏单位人员和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突破了古籍普查工作长期面临的瓶颈,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省的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

该活动积极倡导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激发年轻学子对古籍保护事业的热爱,培养古籍保护的后备力量。由于古籍普查工作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严格,工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更因为古籍本身的珍贵性和不可复制性,对志愿者的工作责任心和道德素养要求也很高。山西省图书馆坚持以严格科学的流程招募和培训志愿者。所招募的志愿者均为高校在校学生,专业以历史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为主,经过遴选考核、择优录取。随后以专家授课和实操演练的形式对志愿者开展古籍保护意识和普查技能的专业培训。专业工作人员全程带队,与志愿者共同进驻受援单位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祁涵微在志愿者手记中说:“在一册又一册,一函又一函的著录中,我逐渐能慢慢识别每个时期刻字的特点,刻本、钞本、石印本、铅印本的区别。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著录《通典》的书籍信息时,整理了刻工一百五十位左右,当时还不太理解将二百卷书中的刻工一一整理出来有什么作用。后来才明白,正如叶德辉所感慨的:古今艺术之良否,其风气不操之于缙绅,而操之于营营衣食之辈。我们所做的工作也是这样琐碎,但却是了解文化、后续研究的基础。”

南宋赵必象在《贺黎耐交建经史阁》中写下“千载诗书元气在,百年文献故家存”,足见古籍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性。古籍浩瀚如海,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接下来,“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山西行”将进一步在古籍数字化、模式创新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发力,提升社会和公众对古籍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志愿服务的力量推动古籍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