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文化创意研学活动预告 | 我爱我的祖国——竹编画上的美丽中国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4-09-28

活动内容

● 分享竹编艺术的历史及文化

● 分享竹编画的艺术及寓意

● 创意制作竹编画

主持人:李硕(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主讲人:刘欢(山西省艺术科技研究院)

活动时间:9月28日(周六)15:00-16:30

活动地点: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雅集室

图片仅供参考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图片仅供参考

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米粟和猎取的食物稍有剩余,为了不时之需,就把食物及饮水存放起来。这时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图片仅供参考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

 

图片仅供参考

其中瓷胎竹编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艺品再到收藏品,它们的造型多变,装饰特色富有形式感和节奏感,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体验。瓷胎竹编根据胎底的造型转变随之带来丰富多变的造型。其制作方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丰富,如提花、染色等工艺竹编的出现,使瓷胎的装饰文案图像化,多元化。

 

图片仅供参考

《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名,工有巧,才有美,和此四者然后才可为良。”瓷胎竹编的材料选择的时节、地域,传统竹编的制作工艺、制作水平最终决定了一件瓷胎竹编是否材美工巧。传统竹编虽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图片仅供参考

竹,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含义,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竹子空心代表虚怀若谷的品格;其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

 

图片仅供参考

竹是中国美德的物质载体,是君子的象征,为无数仁人志士喜爱,古今文人墨客对竹充满了赞美,留下了大量的咏竹诗和竹画。中国人最早的竹情节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之后,竹从一种文化意义演变到了一种民俗的意象,例如“竹报平安”常用来祝福平安吉祥。

 

图片仅供参考

竹编画是一种非遗传承手工艺品,以竹子为材料,通过精细的编织技巧,将红色元素融入其中,以此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图片仅供参考

国庆节马上要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制作意义深远的竹编画吧!本周六雅集活动主题为红色题材竹编画,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我们可以编织自己的“中国梦”,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人民幸福安康。

雅集活动欢迎您的参与

活动现场签到报名

本期活动材料费用: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