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清廉故事 | “菜知县”胡寿安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4-06-15

编者按——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意识、行为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倡导与推崇。

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清廉故事是:“菜知县”胡寿安。

胡寿安,黟县横冈(今安徽黟县)人,明洪武年间以生员人国子监。明永乐二年(1404年),授信阳知县。后迁获鹿(今河北鹿泉)知县,因父丧而离职。服满,起任新繁(今四川成都)知县。

胡寿安每到一地,上任伊始,必延请地方父老,征询当地民情,以定治理之举。他不辞劳苦,实地查访,问民疾苦。每逢新岁年初,他必深入田间地头,督勉百姓早备春耕。每见有田地荒芜或房屋损塌之处,胡知县必问明原因,并捐俸资助解困。

胡寿安任信阳知县时,曾遭遇“暴风连日伤稼”的重大灾情。灾情发生后,胡寿安赈灾入户,亲自到田间地头,体察灾情。回到衙门后,他还“沐浴拜祷”,为灾民祈福。当时,有民谣说:“信阳胡大尹,百姓皆苏醒。”胡寿安在信阳任职三年,清廉自持,不事奢侈。离开信阳时,胡寿安两袖清风,随身所带的依旧还是赴职时带来的那几件行李。

 

“莱知县”胡寿安向百姓询同房屋损塌的原因

《信阳州志》记载:胡寿安离开信阳前,曾去当地城隍庙拜神,写了一首《任满谒城隍神》,诗云:“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当时,接任知县武志学读了胡寿安留下的诗后,大为感动,决心效法前任,做一个对得起信阳百姓的好官,并和诗一首:“此来宣化布阳春,一念孜孜只为民。步武前贤宁敢后,等闲忧道不忧贫。”

胡寿安常说“穷不忘操,贵不忘道”,他调任新繁知县后,依旧生活俭朴。为节省开支,他还在闲暇时,开垦县衙后园菜圃数畦,种植一些蔬菜以供日常食用与待客。百姓感其清廉,亲切地称他为“菜知县”。

胡寿安在外地为官从不携带妻小。有一年,胡寿安的儿子从黟县老家千里迢迢到新繁探望他。他的儿子在新繁住了两个月,烹过两只鸡食用。胡寿安得知后,非常生气,指责儿子道:“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我居官二十多年,常以奢侈为戒,生怕不能清廉始终。如今你却这样大吃,岂不是为难我吗?”胡寿安的儿子听完父亲的训斥后,连忙伏地认错,自此引以为戒。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寿安因考绩优异,调任京师。他离任时,行囊空空如洗,唯有的一匹老马也被卖了抵作资费。胡寿安离开新繁时,城里百姓千余人长亭相送,纷纷以礼品相赠,胡寿安一概谢绝了。他仅从诗友解定和尚的袋里,取了一个萝卜,并在再三推辞中,从匡荣宗老人手里收下了一双布鞋。

胡寿安素来性情淡泊,清慎自守,布衣蔬食,床榻从不用罗帐,仅置有一顶纸帐。胡寿安曾在纸帐上题诗一首以自警,《题纸帐》诗云:“紫丝步障最奢华,卧地眠云自一家。雪又不寒云又暖,扶持清梦到梅花。”

*本文摘选自图书《画说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