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四千年前的龙,就在山西这里!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4-05-09

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至高图腾,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至今我们都还称作龙的传人。龙对我们而言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意义,早在四千年前的陶寺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留下了关于龙的记载。

 

彩绘蟠龙盘

这件陶盘内壁上以红、白彩绘制蟠龙图案。头在外圈,圆眼,头两侧突出如耳似鳍,张口露齿,长信外吐如麦穗。身向内卷,尾部在盘底中心,周身饰双排鳞纹。该龙形实际以蛇为原型,综合了许多动物的特征为一体,表现出沉稳、神秘与威严,颇具礼器性质,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像这样的蟠龙陶盘,仅在陶寺遗址王级墓葬里发现四件。

 

陶寺蟠龙,创造了中原地区的蟠龙形象,对今天的中国龙形象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可以说陶寺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龙。

 

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距今约4000年,近似于《史记》中记载的尧舜时期。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自1978年开始发掘至今,考古发掘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清理出宫城、居住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区等功能区,规模空前,秩序井然。

 

发掘墓葬上千座,出土了彩绘龙盘、朱书扁壶、土鼓、圭尺等重要文物。规模庞大的遗址群及诸多文物表明,4000年前的陶寺社会,已经步入文明阶段:冶金术和文字出现、农业和手工业随生产力发展而分离、城市随人口增长而形成、国家随阶级分化和王权礼制初现雏形,这些都代表了当时黄河流域文明的高度。

因而有学者综合历史年代、地理位置、文化内涵、规模等级、文明程度等要素认为陶寺就是古籍里所说的“尧都平阳”。

 写有文字的扁壶

1984年,考古人员在城址内的居住区发现了扁壶残片,上面赫然有用红色颜料书写的两个字,字有笔锋,似乎是用毛笔类器具书写。这两个字比我们熟知的甲骨文年代还要久远,其中一个是“文”字,对于另一个字,学界有“尧”“命”“邑”等多种解释和争议,尚无定论。近年来,陶寺遗址又发现了另两件带有朱书的扁壶残片,为探索中国古代文字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古代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陶寺遗址里发现文字,无疑是4000年前陶寺先民创造的辉煌文明的见证。

 

世界最早的观象台

2003年,陶寺遗址发掘出平面大致呈半圆形的基址,不远处还有由13根土柱排列成的一道弧形夯土柱基。起初人们对于它们的用途不甚明了,后来经过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的不懈探究,最终认定这是上古时期的观象台,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

 

陶寺先民通过观象台土柱间的缝隙向东观测塔儿山日出,以确定季节和节气。从右起第2个观测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12个观测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春分和秋分均从第7个观测缝看到日出。据此陶寺先民将一年分为包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重要节点在内的20个节令,这与《尚书·尧典》中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记载相符。

陶寺先民们通过古观象台确定节令,依时而动,顺时而为,大大推动了农业耕种的进步,为农耕文明的发展和国家的诞生打下深厚的物质基础。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谈论陶寺遗址时曾说:“大致在距今4500年左右,最先进的历史舞台转移到了晋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区文化以及东方、东南方古文化的交汇撞击之下,晋南兴起了陶寺文化……它相当于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她无私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两岸百姓。在黄河流域这片古老悠久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文明印迹,新石器时代的陶寺文明就是她辉煌的见证。

如今,山西这片被黄河滋养了上千年的黄土地,将这笔精神财富汇聚起来,不断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游临汾,学历史》,乔忠延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馆藏地点: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292.53/223

2、《黄河文明的标识》,山西博物院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馆藏地点:地方文献阅览室,索书号:K878.02/2

3、《文明之美看东方|这里“最早”叫中国——中华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山西云媒体,2022-07-21

4、山西博物院官网

5、临汾市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