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清廉故事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4-03-20

编者按——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意识、行为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倡导与推崇。

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清廉故事是:“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2014年9月17日,新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同志来到山西省方山县调研。在这个位于吕梁山脉中段的县里,有个横泉村,清朝著名廉吏于成龙便葬于此。

于成龙是清朝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方山)人,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等职。在其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皇帝赞誉,有着“半鸭知县”“于青菜”“天下第一廉吏”等美誉。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出仕为官,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地处边远,久经战乱,人口稀少,于成龙到任后,严惩盗贼,稳定治安,招募流民,恢复生产。此外,于成龙还动员罗城当地百姓,修民宅,建学宫,创养济院,民安其居,尽力耕耘。《清史稿·于成龙传》记载,三年内,广西罗城百姓安居乐业,知县于成龙“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清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因为政绩卓著,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于成龙离开罗城前往合州时,堂堂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都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相送数十里。

当时正值四川大乱后,合州治所仅有遗民百余人,且供役繁重。于成龙到任后,革除宿弊,招集百姓开垦荒田,并将耕牛和种子贷借给百姓,不到一个月,州治户口增至一千余人。于成龙在任合州知州期间,他的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舍不得吃的咸鸭,于是就割下一半,让儿子带回老家,因此人称“半鸭知县”。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当时因郑成功而株连获罪者数千人,皆为死罪。于成龙查明这些人都是无辜百姓,即呈报上司批准予以开释。于成龙任按察使期间,秉公执法,判处公平,使不少冤狱得以平反。次年,于成龙升任福建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兴祚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上任伊始,于成龙就根据实际情况,上疏皇帝请求免征赋税,减轻了几千户农民的负担。当于成龙惊悉宣化府在二十余日饿死数十人的消息后,在未经朝廷允许的情况下,派人用平粜仓粮赈济饥民,每日赈济二斗。隔年,于成龙赴京面君,康熙帝亲自召见于成龙,并赋诗一首,表彰其廉能,称赞他为“清官第一”。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于成龙升为两江总督。他一到江南,即革除苛捐杂税,祛其积弊,办事勤谨,辄自通宵。凡亲友有请托者,一概婉言谢绝,对馈送物品一丝不取。于成龙为官多年,从不带家眷随行。江南历来崇尚奢侈,两江总督于成龙率先垂范,勤政廉洁,生活俭朴,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他为“于青菜”。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兼理江苏、安徽两巡抚事,不久病逝。当地百姓听说于成龙死讯,皆“罢市聚哭”。于成龙逝世后,仅有的遗物是一个装有一套官服、官靴的破箱,和一个内有粗米数斛的瓦缸。康熙皇帝听说后,十分感慨,说道:“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并破例亲为撰写碑文,称于成龙是“天下第一廉吏”。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公园内的于成龙雕像(覃江英/FOTOE)

*本文摘选自图书《画说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