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清廉故事 | 杨震暮夜拒金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4-03-17

编者按——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意识、行为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倡导与推崇。

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清廉故事是:杨震暮夜拒金。

在位于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的四知村,有一个占地八十三亩的杨震廉政博物馆。杨震是何许人?为何值得为他建立一个博物馆呢?

杨震,字伯起,是东汉时期弘农华阴 (今陕西省华阴)人,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因功被封安平侯。《资治通鉴》上记载了有关杨震及其家族的几个故事。

杨震画像(文化传播/FOTOE)

杨震自幼孤贫好学,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对教育事业特别热心。二十岁以后,便一心一意设塾授徒,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他坚持有教无类,不分贫富,四方求学者络绎不绝,学生多达两千余人。

学馆如市,书声琅琅,规模很大。他当时家住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牛心峪槐树很多,故人称牛心峪为“杨震槐市”。杨震教书育人以清白正直为要,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师德情操被人们誉为“槐市遗风”。

继在牛心峪学馆讲学之后,杨震还在其他地方讲学十多年,弟子一千多人,加上牛心峪学馆的学生已超过了三千人,所以,人们称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杨震暮夜拒金

大将军邓骘听到杨震的名声以后,将他聘为幕僚。后杨震出仕为官,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一次,在前往东莱郡的路上,途经昌邑,他先前所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任昌邑县令。夜里,王密揣着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故人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故人,这是为什么?”王密说:“黑夜之中,没有人知道。”杨震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有人知道!”王密于是羞愧地走了。因此,杨震被称为“四知先生”,这就是流传甚广的“四知先生”杨震“暮夜拒金”的故事。

杨震一生公正清廉,子孙经常以蔬菜为食,徒步出行。有的故人旧友劝杨震为子孙置办产业,但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当作遗产留下,不也很丰厚吗?”杨震一直官升至太尉,他的清廉自律确实给后代树立了榜样,其儿子、孙子、曾孙子都做过太尉,被世人称为“一门四太尉”。

清人薛瑄曾赋诗一首,称赞杨震:“人间无处不天公,却笑黄金馈夜中。千载四知台下过,马头犹自起清风。”

*本文摘选自图书《画说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