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清廉故事 | “五不大臣”林则徐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4-03-14

编者按——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意识、行为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倡导与推崇。

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清廉故事是:“五不大臣”林则徐。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是林则徐留在林氏宗祠里的一副对联。林则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林则徐公祠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三坊七巷”之中,祠内古木参天,门额题“树德堂”,厅正中祀林则徐像,壁上悬有林则徐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说到林则徐,人们自然会想到他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他提出“师夷长技”,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实,林则徐同时也是一位清正廉明的父母官。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清朝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林则徐上任刚到澎湖寓所,就有个自称“花农”的人前来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于是命人翻开花盆,见到一个红包,包着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张“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的纸条,林则徐当即将金老鼠上缴国库,待查明身份后,遂将张保撤职查办。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钦差大林则徐奉命赴广州,查禁鸦片。赴任时,他特地发了一道传牌,即“四不”:一不准摆酒席;二不准馈赠礼物;三不准惊动百姓;四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后来,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林则徐强调“言出法随”,要求沿途各州县驿站官吏严格遵守,违者严惩。途中有个县官不明事理,照样宰猪杀羊,铺路修房,张灯结彩,恭候钦差大臣。林则徐听说后,果断决定绕道而行,这个县官后来也被查办,官降一级。

 

福建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内陈列的林则徐向道光皇帝力主禁烟的蜡像(黄豁 /FOTOE)

林则徐在广州时,英国代表义律送来一套白金钻石烟具,林则徐义正词严地拒绝说:“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林则徐作为钦差,出巡不事虚荣,轻车简从,廉洁自律,一扫当时晚清官场上的陈腐习气。英国人也很佩服林则徐的刚正廉洁,说“林钦差的手没有被贿赂玷污过”,“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财富著称”。

林则徐任陕甘总督时,曾为三个儿子写过立分书,即《析产阄书》。他在分书中,对家产进行了分析和处分,并嘱咐儿子说,自己为官三十余年,“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林则徐还告诫家人:“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所云‘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子孙矣!”

不仅林则徐本人如此清廉奉公,而且林则徐的夫人郑淑卿也有一段佳话呢。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则徐在昆明总督署中,依照家乡样式建有一座庭院。中秋之夜,一家人在园中饮酒赏月,林则徐随口说道,如果有宫灯和兰花装饰这个庭院就更美了。不料,没过几天,庭院里果然宫灯高悬,兰花清香。郑夫人见后,连忙找到丈夫,忧虑地说:“身居高位的人,偶然有所偏好,就会坠入身边察言观色的人的圈套之中。应时时刻刻恭谨做事,谨慎说话。”林则徐认为夫人的话很有道理,立刻叫人将宫灯、兰花统统撤去。

林则徐逝世后,英国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二人制作蜡像,成为少数可长期展出的名人蜡像,以表敬意。

 

林则徐“单衔上书”奏折复制件,现收藏于福建福州林则徐纪念馆。(黄豁 /FOTOE)

*本文摘选自图书《画说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