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晋图特藏 | 晋绥图书馆实行董事会制度,快来看看当时的借书证、书目吧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4-01-08

晋图珍藏有革命战争年代在晋绥根据地创办的晋绥图书馆借书证、《晋绥图书馆图书简目》及《著者号码表》等几种历史资料。

 

▲晋绥图书馆借书证

这些资料是当时晋绥图书馆真实情况的原始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晋绥图书馆的馆藏规模、文献整理与读者服务等情况。它们对研究晋绥根据地图书馆建设、新闻出版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晋绥图书馆于1943年成立,贺龙、林枫、续范亭等担任董事。

晋绥革命根据地,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四大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晋绥首府曾驻设在山西兴县,兴县是晋绥党政军、经济、文化等机构的“大本营”。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文化建设是各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为在根据地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提高民众的民族意识、政治觉悟及文化水平,各根据地都先后进行了多种类型的文化建设事业。其中,图书馆的创办,是其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940年初,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正式成立,1942年10月改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随着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文化教育的普及,边区的图书馆得到了发展。其中,晋绥图书馆是当时比较著名的“大型”图书馆。

 

▲1943年9月25日《抗战日报》报道晋绥图书馆成立消息

1943年9月,在八路军一二0师贺龙、关向应等领导倡导下,由晋绥边区各机关联合建立的晋绥图书馆正式成立。

该图书馆实行董事会制度,由董事会具体领导,制定方针,处理馆务。董事会由贺龙、林枫、续范亭等15人组成,成员大部分都是党政军机关的领导人和干部。

馆址初选在远离战火的黄河以西陕北的神府县杨家沟村(今属榆林市米脂县),聘请《晋绥大众报》社社长王修担任馆长。1946年1月,迁至山西兴县高家村。

晋绥图书馆的创办,被当时中共晋绥分局机关报《抗战日报》报道为“晋绥文化界的盛举”,“对根据地文化运动的开展,将有很大的意义”。

印有“借书规约”的晋绥图书馆团体借书证

晋绥图书馆团体借书证,为印刷本,小32开。

馆藏该借书证有三本,一本证号为“第0056号”,1944年6月发证;一本没填证号,1946年1月发证。还有一本没写发证日期,但根据其证号“第009号”推测,是在1944年6月或之前发证。

在借书证的封二页面,印有“借书规约”条文。

 

▲晋绥图书馆借书证(封二)

规约共6条,分别说明了本借书证的使用对象(晋西一级各机关团体,兼含个人读者)、借书流程、借书期限(半月)、书籍遗失赔偿办法及私人借阅办法等事项,体现了晋绥图书馆公平、开放的近代图书馆特性。

编制藏书目录及索引,为根据地提供专业服务。

晋绥图书馆编有藏书目录——《晋绥图书馆图书简目》(合订89页,32开,印刷版),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业务工作信息。

 

▲《晋绥图书馆图书简目》

该书目虽没明确标注编制时间,但其收录的报纸截止时间为1944年6月底,故可判断其编制时间应为1944年6月以后。

 

▲《晋绥图书馆图书简目》(总类、哲学类)

该书目按学科分类,采用自创的文献分类法,把馆藏图书分为:“总类、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文、自然科学、应用技术、艺术、文学、史地”十个大类,并用0-9十个数字序号依次代表类名。

另外,晋绥图书馆还收藏了各根据地出版的12种报刊,并编印有索引目录备查。

 

▲《晋绥图书馆图书简目》(报纸杂志)

各大类下,显示出每种书的书目编写格式。

封二页面的书目“说明”条文,说明了该目录的类型(活页式分类目录)、及时编制新书目、不同图书的服务方式(外借、阅览)等情况。

 

▲《晋绥图书馆图书简目》(封二)

从该书目中可以看出,晋绥图书馆的馆藏,在内容上几乎涵盖了哲学、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学科;从类型上可分为图书、报纸、期刊;在收集方式上,包含着他人“寄存”的形式;在语种上,除中文外,还包含了少量英、俄、日、德等外文书籍。

统计该书目所列的各类图书、报刊,可知至1944年6月底,晋绥图书馆共收录图书2368种,报刊12种2918期,合计5286种/期(未计复本)。

据有关资料记载,至1946年1月,晋绥图书馆藏书达4万余册。1952年,关向应图书馆(前身为晋绥图书馆)藏有当年晋绥根据地图书文献资料5.3万余册。

《著者号码表》共收录2763个汉字

晋绥图书馆1945年编写的《著者号码表》(初稿),为手写本,29页,32开。

 

▲晋绥图书馆《著者号码表》

著者号码表,是为区分同类图书的次序,而依著者姓名预先编排的一览表。

该表按汉字音节排序,收入的每个汉字赋予固定的数字序号,共收录音节420个,汉字2763个。

以此推测,晋绥图书馆是否采用著者号码表排序?似乎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1952年更名为“关向应图书馆” 

1952年,为纪念晋绥根据地主要开辟者之一的关向应烈士,晋绥图书馆更名为“关向应图书馆”。1980年,关向应图书馆与兴县文化馆图书室藏书合并,定名为“兴县关向应图书馆”。1984年在县城文化街建立新馆。2022年在关向应诞辰120周年之际,关向应图书馆迁至兴县党校新址,馆藏条件,硬件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关向应图书馆晋绥、民国时期图书登记表(建国后)

兴县关向应图书馆比较完整地保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图书馆的图书文献,除了晋绥边区党政军民生产的大量图书资料外,还包括陕甘宁、晋察冀、太行、太岳等根据地出版发行的各种红色资料,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此外还有大量当年收集的古籍善本、国统区刊行的图书资料。这些文献见证了难忘的革命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向应图书馆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馆内有432件文物被确定为国家二级、三级革命文物。

 

▲关向应图书馆新馆(2023年摄)

晋绥图书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晋绥军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文化建设、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典范。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晋绥图书馆为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和巩固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为保存革命战争年代的图书资料与历史文化资源作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新时代,中共兴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关向应图书馆打造为知名红色图书馆,讲好晋绥故事,弘扬吕梁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晋绥精神——兴县关向应图书馆》——兴县正能量,2017-05-31

2.《兴县关向应图书馆捐赠图书倡议书》——兴县人民政府网,2022-08-12

3.《纪念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活动在我县举行》——兴县融媒体中心,兴县新闻网,2023-04-01

4.《弘扬吕梁精神 关向应图书馆建馆80周年纪念活动在山西兴县举行》——中国青年网,2023-04-05

5.《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谢灼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