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图夜读 | 不可不读的李玫瑾代表作《心理抚养》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山西省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栏目“晋图夜读”,我是借阅部馆员张琰。今晚,由我给大家播讲我为《心理抚养》一书撰写的荐读文章《不可不读的李玫瑾代表作<心理抚养>》。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很多人在成年以后发现,自己经常被某种心理问题困扰,甚至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还有很多人不知为何自己总是陷入焦虑或躁郁,却无法有效化解这种负面情绪。
其实,这些心理上的困扰往往与他们过去的经历特别是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有些经历,或许我们的显意识没有记忆,但我们的潜意识会有记忆,从而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到成年以后的心理活动。
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路易斯·施勒辛格指出,“一个人不可能在35岁的某一天突然由一个绝对正常的人转变成完全邪恶的人”。大量的研究事实证明,那种残忍、冷漠、狠毒的人,在童年时大多有过孤独无助、缺乏关爱、生活坎坷的经历。
婴儿是通过什么接触和了解这个世界的呢?是通过眼、耳、鼻、舌、身,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哺乳给了婴儿味觉的满足,被亲人抱在怀中或睡在父母身边给了婴儿嗅觉的满足。五种感觉中视觉、听觉和触觉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心理营养”,这种营养直通大脑,积攒下来,成为心理成长的重要内容。
所有人都是从家庭中走出来的,所以说家庭造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你想要有一个好的后代,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家庭。只有家庭好了,你的后代才会好,而且是代代都会好。
有位家长平时工作很忙,并没有给过孩子什么特殊的教育,但是,孩子在各个方面发展得都十分不错。这归功于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自律有修养的父母,让孩子耳濡目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比什么都有力量,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看到孩子问题的时候,家长要先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想明白了就赶快调整。家长一调整,孩子也就跟着调整。只有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就是犯罪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玫瑾老师的作品《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是李玫瑾老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李玫瑾老师指出,人其实是“养育加教育”的产品,学校教育之前的家庭养育,尤其是心理抚养的好坏,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人的一生。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特别重视孩子是否吃饱穿暖、身高体重如何、是否活泼健康,把这些当成爱的全部,却因为疏于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逆转的心理困境。
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生养孩子都是一个漫长的心路历程,稍有不慎,不仅父母以往的心血有去无回,还会让整个家庭未来都陷入痛苦之中。
李玫瑾老师告诉广大父母,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心理抚养主要包括情感、性格、观念和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参与心理抚养的全过程,通过陪伴与关爱让孩子产生依赖感,进而获得管教孩子、立规矩的资本。
家长通过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这种心理抚养比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重要。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抚养的内容,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品格、有能力的人,让家庭幸福,让社会祥和,就请赶快翻开这本《心理抚养》吧。
【本期荐书】
推荐书籍 《心理抚养》
作者 李玫瑾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ISBN 978754267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