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清廉故事 | 不记人过吕蒙正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3-11-12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意识、行为起着引领、规范的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倡导与推崇。本期为大家讲述的清廉故事是:不记人过吕蒙正。

——编者按

《宋史·吕蒙正传》记载,北宋时期,朝中有个小官吏,家里珍藏着一面古镜,便拿去献给当朝宰相吕蒙正,以博取赏识。他说:“这个古镜能照二百里。”

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着照二百里?”人们听说后,都叹服宰相吕蒙正不为物所累,堪比唐朝宰相李靖及古代贤者。北宋欧阳修著《归田录》,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吕蒙正画像 (文化传播 /FOTOE)

《宋史·吕蒙正传》记载:吕蒙正刚入朝,担任参知政事时,有一位朝中官吏指着他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啦?”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事为他抱不平,想要问清那位官吏的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了他们,说道:“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据北宋司马光在《涑水记闻》里记载,当时下朝后,吕蒙正的同僚仍很气愤,后悔没有追问那个官吏的名字。

吕蒙正便对他们说:“姑且不问他,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很佩服吕蒙正不记人过的度量。

 

吕蒙正不受古镜

吕蒙正,字圣功,生于河南洛阳官宦之家,年少时勤奋好学,为人善良,贫贱不移。吕蒙正在参加科举殿试时,写道:“不能为天子谋事者不奇,奇者乃为能天下人谋事者。天子如不能谋,则需能谋者而助天子也。”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吕蒙正状元夺魁,后三度拜相,先后辅佐宋太宗、宋真宗。

有一次,宋太宗赵光义想派遣一位使者出使辽国。吕蒙正推荐了一位官员,宋太宗觉得不合适,没有同意。第二次,宋太宗问起该人选之事,吕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又否决了。当吕蒙正第三次被问及此事时,他仍以此人呈上,宋太宗生气地把文书扔到地上,说道:“卿何执耶?”吕蒙正回答道:“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他还坚持说:“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当时,朝中官员都屏息不敢言。宋太宗退朝后,对左右之人说:“蒙正气量,我不如。”后来,宋太宗最终还是任用了吕蒙正所荐的那位官员,果然十分称职。

吕蒙正的门客里,有个叫富言的人,一天他告诉吕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我想让他入书院,事奉廷评、太祝。”吕蒙正答应了他。见面后,吕蒙正惊叹道:“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业远过于吾。”吕蒙正于是让他与自己的几个儿子一同学习,供给很优厚。富言的儿子就是富弼,后来两任宋朝宰相,以司徒退休。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吕蒙正辞官归里。吕蒙正有七个儿子,都在朝中任职。后来,宋真宗赵恒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时,两次过洛阳,探望吕蒙正,问他诸子中谁可委以重任。吕蒙正回答说:“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任颍州推官,宰相才也。”吕夷简后来成为北宋名相之一。吕夷简的儿子吕公著,亦官至宰相,七世孙吕祖谦、吕祖俭都是南宋著名大儒。

吕蒙正从小与母亲寄居在僧院,熟读经书。吕蒙正所著《破窑赋》云:“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

 

元曲《破窑记》插图:虎近窑门。《破窑记》,全名《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王实甫作,写富家女刘月娥因掷彩球择婿时选中穷秀才吕蒙正,被父亲赶到破窑居住,最后吕蒙正中状元,全家欢聚的故事。(文化传播/FOTO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