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留芳/著名诗论家张同吾先生遗孀孟繁琛捐赠文献
孟繁琛,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今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研究方向为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是著名诗论家张同吾先生相濡以沫的心灵伴侣,他们携手走过了50多个诗意春秋。2015年10月,在张同吾先生去世后,孟繁琛及其家人把张同吾编著及珍藏的文献全部捐献给了唐山乐亭图书馆。2023年4月18日,在朋友滕棣华的推荐下,孟繁琛将张同吾先生2015年7月出版的书法集《中国新诗百年精华》1种20册捐赠给了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又于近日将此书复本转赠给太原市图书馆、临汾市图书馆、长治市图书馆、吕梁市图书馆、朔州市图书馆、阳泉市图书馆、晋中市图书馆等。
张同吾(1938年12月~2015年8月),祖籍河北乐亭,出生于哈尔滨。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多年从事教育工作。1983年10月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4年参与创建中国诗歌学会并担任秘书长,2012年4月换届后任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主要著作有诗集《听海》《中秋月》,诗论集《诗的审美与技巧》《诗潮思考录》,小说集《爱,不是选择》《不只是相思》,小说评论集《小说艺术鉴赏》等。另出版有《张同吾文集》七卷本。
赠书图片
从本质意义上理解,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时代光芒的灼射、抚慰心灵的琴弦、人格精神的外化;同样书法也应该是无言的诗、具像的诗、流动的诗。诗歌与书法共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属,决定了诗书同源。没有文化的书法,不管怎样不乏功力,不管怎样摹拟前人乃至乱真,都像精致的纸花和华美的棺椁。我自少年始因喜爱诗歌而喜爱书法,从感悟到诗歌的无穷奥秘的同时,也感悟到书法的无穷奥秘,它们都是无涯之海,云蒸霞蔚;它们都是无垠之路,曲径通幽。
----张同吾
赠书图片
关于《中国新诗百年精华》,张同吾先生在后记中写道:20 年后我与刘江相聚,我送给他我的书法集,他很喜爱,他说书格优美, 书风儒雅而飘逸,且含诗的流韵。承他垂青喜爱我的诗歌评论称之不艰深不刻板,又有诗的溢彩流光。当即他便爆发了灵感,对我说:中国一流的诗歌评论家都不是书法家,而书法家们又不是具有开阔诗歌视野和诗学鉴赏力的诗评家,唯有您将二者集于一身。他又说自“五四”以来近百年的中国新诗已有多种选本,却没有一种独具慧眼又独具书写风格的书法版本,因此他建议我在近百年我国新诗发展历程中,选择并亲书在各个历史时期最有成就最有代表性的、不同风格和流派的100 位诗人共 100 首短诗,并由他出版。……因为诗书文化异构同源,书法便是流动的诗、具像的诗,书法表现诗的风韵和情采,是诗的二度创作,何况新诗入书法以往罕见,一部《中国新诗百年精粹》书法集的出版,将成为展示我国新诗的艺术成就和美学魅力独具风采的画廊,这是新诗与书法相融汇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