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春风十里,不如学雷锋的你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3-03-05

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第24个“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日”来临之际,2023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文源讲坛系列活动 “志愿青春与‘雷锋’对话”在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一层报告厅举行,该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图书馆承办。

 

本次活动特邀太原日报社高级编辑、山西省图书馆专家文化志愿者黄海波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名誉教授、硕士生导师、蓝天救援队队员王军展开对话。

来自华新燃气集团团委、山西压缩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山西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的30余名志愿者参与,山西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荐康宇、闫懿凡担任活动主持人。

山西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荐康宇、闫懿凡担任主持人

向阳而生  逐光而行

活动现场,黄海波与王军围绕“土耳其地震中国救援”“新时代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与探讨。

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公益与私利的取舍、家庭责任与国家大义的冲突,在黄海波的提问中,王军将一名志愿者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太原日报社高级编辑、山西省图书馆专家文化志愿者黄海波(左)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名誉教授、硕士生导师、蓝天救援队队员王军(右),在活动现场。

王军讲述了他在土耳其地震救援现场的所见所闻。在谈到队员们利用生命探测仪竭尽全力地去挽救每一条生命,最终在经历多次余震后的黄金救援72小时里,救出幸存者时,赢得了现场志愿者的阵阵掌声。

“蓝天救援队专业的搜救行动在当地获赞无数,土耳其百姓起立鼓掌,甚至有人把救援队员购物用的人民币装裱起来以示感激”。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既感受到了灾难救援的惊心动魄,为救援队员们点赞之余,也感受到了中国志愿、中国救援一以贯之的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使命担当。

 

活动现场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谈到为什么要参与既危险且没有回报的海外地震救援时,王军引用雷锋的经典名言表达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他表示,这是小我与大我、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互驱动的结果。一方面,生命高于一切,生命没有国界,这是对生命的基本态度;另一方面,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只要有能力就要挺身而出;最后是雷锋精神的熏染,雷锋精神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基因里,埋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只要有机会,就会挺身而出,就会发芽、结果。

生命不息  冲锋不止

“学习雷锋好榜样”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最为温暖的成长记忆。雷锋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无尽深情,竖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精神丰碑,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针对志愿者最关心的“新时代的雷锋志愿者应该如何做”这一话题,王军给出了答案: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遵循自己内心对于善、对于光的召唤,参与到学雷锋志愿服务当中,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升华;其次要学会保护自己,在加入志愿者组织后,要多学习一些技能,包括生存技能、应急救援技能等。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保尔·柯察金的这句名言是王军始终追求并践行的精神灯塔,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学雷锋绝不是拘泥于某一天、某一刻,而是要一点一滴、慎终如始,每天都在做好事,每天都是“雷锋日”。 

见贤思齐  积善成德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计了志愿者诵读环节,接力诵读了《雷锋日记》片段。

 

志愿者诵读《雷锋日记》片段

现场的志愿者纷纷表示,“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沉淀,雷锋早已不再是一个名字,它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因,成为精神信仰、行为坐标。

雷锋很远,他离开我们已有半个多世纪。雷锋又很近,“他”一直就在我们身边,“红马甲”“大白”“小蓝”,应急抢险救援、大型赛事现场、乡村振兴一线……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争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作为志愿者的我们要见贤思齐,向先进人物看齐,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事、行善事,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合影

本次活动是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的重要举措。

通过对话访谈、接力诵读的方式讲活、讲好新时代雷锋故事,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同时,发挥学雷锋榜样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新时代青年能够见贤思齐,将学雷锋精神化为实际行动,融入日常,成为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