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围观!“我爱晋方言”获奖名单公布了!快来pick你的家乡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3-02-25

“我爱晋方言”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全省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截至去年10月底共收到19个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提交的作品34个。

此次收集的作品以推广地方文化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以方言为语言载体,内容涵盖特色美食、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曲艺技艺、旅游景点、传统文化、家乡记忆、年俗年味等。

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山西省图书馆于2022年11月3日召开了专家评审会,邀请媒体界、播音主持界、文化旅游界以及图书馆界的专家代表组成专家评审团,对作品进行逐一评审。

评审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语言表达趣味性、内容呈现代表性以及视频录制丰富性。

经过严谨认真的评审,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优秀奖14个。此次参赛作品,视频内容丰富有趣,展示了妙趣横生的晋方言文化,展现了各地市图书馆馆员和各高校图书馆的大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创作热情。

现公布获奖名单,亲爱的朋友们,快来pick你的家乡和你的家乡方言,为你的家乡打call!

 

 

特等奖视频展示

吕梁方言特点: 吕梁方言属晋语核心区域,在保留晋语特点上具有典型性,吕梁方言研究在晋语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吕梁方言的某些语音特点还保留着唐宋西北方音等较为古老的层次,因而对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与普通话相比,在声调方面,除了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以外,吕梁地区大部分县的方言还有阴入、阳入,而且各县各个调类的调值也不一样。

省级非遗名录:临县三弦书

 

临县三弦书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县三弦书原名“说书”,流行于临县、兴县、方山、离石、柳林、陕北佳县、吴堡、榆林等地,相传在清代咸丰年间由柳林传入,也称“柳林调”。临县三弦书是由古老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初为民众祈雨降福、敬神还愿的表演,后来演化成农闲时间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

临县三弦书唱词保留了丰富的方言俗语和习惯用语,多用衬字,文白间用,传统书目有《珍珠汗衫记》《金镯玉环记》等近百余部;表演形式为一人说唱(现有二人同台和群口表演),注重故事性、趣味性和表演性,可随时随地开场;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辅助乐器有竹板、小铜铙、醒木,后来又加入扬琴、笛子等;唱腔属于板腔结构,主要板式有前奏曲、起板、七字流水、十字流水、怒板、器板、落板等,曲调分平调、四平调、上川调等;唱词以七字居多,也有八字句、十字句,每一组句数均为偶数。演出时,舞台前面放一张桌子,桌子上面置有惊堂木一块,说书人左小腿上绑竹板,右大腿上绑小铜铲,怀抱三弦,右手食指戴一小骨片拨弦,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夹一支竹筷,拨弦时顺带敲击小铜铲,还要用书墩(惊堂木的俗称)掼桌子,一个人表演一台戏,十分热闹。

临县三弦书的表演形式主要是一人说唱独角成戏,说唱自由空间很大,可随时随地开场,几乎没有场地限制。从事三弦书的主体队伍以前是清一色的盲艺人,后来,文艺工作者参与了编创、表演,扩展了其艺术影响力。

临县三弦书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它是民间文艺的集大成者,对于研究当地的曲艺史、民俗史、社会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11年,临县三弦书被批准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