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暨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历史文献编目培训班”在太原开班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升我省公共图书馆系统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编目人员业务水平,同时为山西省图书馆古籍馆开放做准备,2月20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暨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历史文献编目培训班”在山西省图书馆文源书院开班。来自山西省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祁县图书馆、晋中市太谷区图书馆、曲沃县图书馆、运城市盐湖区图书馆、临猗县图书馆、长治市图书馆等8家省级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一线编目人员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由山西省图书馆副馆长王开学主持,山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郭欣萍致辞。郭欣萍馆长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山西省图书馆对前来参加此次培训的各位专家和各省级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过去一年,山西省古籍保护工作依靠各位同仁的艰辛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不断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上级部署和自身肩负的各项重任。在国家版本馆征集山西省珍贵古籍的调拨、山西省“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复核、古籍普查登记和成果转化利用、珍贵古籍修复、古籍保护宣传等工作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对专业人才的亟需仍然是制约我省古籍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而编目是各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核心业务。在山西省各存藏单位的古籍普查工作中发现,我省有相当数量的民国线装书,民国文献同古籍一样,是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流传有序的珍贵历史文献。省内不少公共图书馆保存着种类丰富的民国文献,做好编目工作对摸清我省民国文献家底、实施分级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她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努力掌握编目本领,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和服务水平,推动山西省古籍和民国文献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郭欣萍馆长致辞
王开学副馆长指出,本次培训对象为我省公共图书馆和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的历史文献编目及相关技术人员,本次培训为期两周,基于编目工作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将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并运用到今后的业务工作当中。
▲王开学副馆长主持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后,大家共同聆听了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陈红彦讲授的《中国古籍装帧与古籍保护》讲座。详细了解到不同装帧形式出现的历史条件,领会到我国各种古籍装帧之美,学员们深感历史文献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
▲学员聆听《中国古籍装帧与古籍保护》讲座
此次培训,山西省图书馆还邀请到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董馥荣,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卢芳玉,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刘小玲,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杨静等专家,分别就“古籍编目及著录规范”“金石和拓片基础知识”“拓本著录规范”“民国图书编目及著录规范”“民国时期连续出版物的著录”等内容为学员授课。
为了此次培训更有实效,山西省图书馆挑选出包括线装书、拓片及民国时期出版物等不同类型的文献,供参训学员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业务实践,精进专业技能。
▲开班仪式合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此次培训的举办将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古籍和民国文献保护人才,推动山西省古籍和民国文献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