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讲坛:用双腿丈量太原文明历史的长度,在行走中感悟太原老街区文化历史的韵味
把根留住,认知太原,坚守传承,懂得文化的本真,延续历史文脉,对现代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粽子飘香,文化流长,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精神,做好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同时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山西省图书馆文源研学服务团队特别策划端午系列活动,带大家感受太原老街区的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上午8:45,30余名读者朋友在活动起点东三道巷集结,由杨瑞国老师带队,开启了两个多小时的“府城文道之旅”。
文道巷历史文化街区,最大程度保留了历史遗存风貌,展示太原城市新形象,彰显“最太原”魅力,街区集中了府城一半以上的历史民居建筑,是目前府城内历史民居体量最大、保护最完整的片区。整个街区建筑风格多样,明清、民国风格兼有,是府城历史文化遗产游览路线的重要节点。作为太原市历史悠久的文化街区,承载着太原府城的历史记忆和城市文化,见证了太原历史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太原人民自强不息、英勇拼搏的奋斗历史,保留了府城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温暖的城市记忆。
此次我们研学的路线为解放路东三道巷(历史文化街区)——坝陵北街(皮皮鲁诞生地、关帝庙无梁殿、历史民居)——拱极门(唯一留存的古代太原府城城楼)。研学过程中,杨老师用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你所不知道的建筑物和民宅背后的故事、人物和文化,为我们徐徐展开了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时期的太原历史画面,那一个个的历史人物瞬间变得鲜活而又生动,此时此刻,我们似乎时空连线,见证了那段斑驳却又熠熠发光的历史。读者们在走读中不断的和杨老师互动,时不时勾起童年时候的回忆和记忆,大家相互交流童年的趣事,并纷纷拿起相机,进行合照留念。在终点站拱极门,杨老师还为我们一一揭开了八座古城门的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纱,而拱极门历史地段体现了府城城廓格局以及传统民居风貌的重要地段,也是太原明清府城八大城楼中唯一留存的。
此次从东三道巷到拱极门的文道研学之旅,结合了太原历史遗存和历史文道,串联了历史文化资源,服务对象跨越老中少三个年龄段。
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活动通过以徒步漫游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访了太原府城内的历史街巷,探寻文道,用双腿去丈量太原历史文明的长度,延续历史文脉,守护文化尊严,留住城市记忆,在这个传统文化节日里,我们山西省图书馆用心用情用力为读者们献上节日的文化大餐,与读者们共享节日的快乐,让诗与远方的交融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