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我与山西省图书馆的三十年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周 茜 时间:2019-07-12

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化景致;每一个个体都有珍重的美好回忆。

1988年至2018年,三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1988年,我从山西大学毕业来到山西省图书馆工作至今。从一个初出大学校门、怀揣梦想的青年,步入知天命的中年;三十年的时间,参与并见证了山西省图书馆从一个百年老馆成长为拥有辉煌建筑、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多样的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从山西省图书馆三十年发展历程中感受到山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一步步走向繁荣、兴盛。

壹 善积行远溯渊久  三晋文源浩轶繁

山西省图书馆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百年老馆之一,是由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创始于清宣统元年(1909),历经风雨,数易其名。

清宣统元年(1909),山西巡抚宝棻奏《晋省创设图书馆折》中称,晋省已在省城学务公所以西创建图书馆。以此为发端,山西省图书馆迈出了百余年征程的第一步。期间,虽历经风雨坎坷,图书馆人从未停止奋进的脚步,朝着心中的目标毅然前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简陋的环境中,1957年山西省图书馆筹备处成立,馆址选在风景优美的迎泽公园西畔,主体为一栋中心四层、两翼三层的苏式风格建筑,总面积6677平方米。1960年8月28日,独立建制后的山西省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文坛泰斗郭沫若亲笔题写了馆名。为了表示纪念,山西省图书馆所在的街巷被命名为文源巷。

1978年底,山西省图书馆开放14000多种被禁锢的图书。馆藏文献由重自科轻人文到文理并重。

1980年,山西省图书馆向社会发放4500多个普通借书证,标志着服务对象由限定人群转向全社会。

贰 晋图春来绘锦绣  十年光阴铭吾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和各条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山西省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迎来了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从八十年代中期到上个世纪末,是山西省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初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各项事业全面推进、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馆藏建设逐步科学合理,在藏书结构上逐渐改变了以往重自然科学、轻人文学科的理念;参与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采用自动化管理、建设图书馆网站、开办星期日讲座……都发韧于这一时期,为新世纪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新建的一座8000平方米的善本与少年儿童阅览楼于1988年正式启用,进一步改善了基础设施。

1988年出台业务标准以及《山西省图书馆典藏与外借工作条例》,服务更加规范。

1992年实现计算机书目检索。

1994年第一次参加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

1996年电子阅览室正式对外开放。山西省图书馆服务时间延长至每周7天,1999年起春节开始开馆。期间进一步规范了借阅制度和工作条例,开放式服务也开始尝试。

1997年建立“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检索系统”检索站检索电子资源。

1999年建成山西省图书馆网站主页。

……

1988年,我22岁,大学毕业来到山西省图书馆工作。

那时,新入职的人员都要先在借阅部实习、体验。当时的借阅部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对外部门,每天要接待大量的读者。读者有想借的图书,需要先在目录柜中查找到所需要图书的索书号,抄在小纸条上,再交由工作人员查找。借阅部工作项目繁杂,办借书证、为读者找书(我们自称“跑库”)、还书、图书上架等等,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尤其是为读者找书的工作,由清一色的年人来完成,这是因为,读者要的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皆有,而六层书库里下三层为社会科学、上三层为自然科学,所以,楼上楼下、上下穿梭需要极大的体力。面对柜台外面里三层外三层的读者,我们都是三步并做两步,一步两个台阶地飞跑着,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书籍的渴求。

从青春飞扬、热血沸腾的大学校园进入书香四溢、静谧无的图书馆,环境的变化、身份的转变,一时间还真适应不过来尤其是借阅部艰苦的工作环境,我还为此哭过,一心想着一年后转正,离开图书馆,换个单位。

然而,图书馆里那浩如烟海的图书又深深地吸引着我。对于当时爱看书的我,得益于图书馆工作的便利,工作之余,能读到大量的小说、期刊,慢慢地,我的心沉静下来。渐渐地适应了工作环境,喜欢上了图书馆、爱上了这份职业。借阅部“库”、基藏阅览室搬运图书和整架、科技信息部为读者查找资料。时光飞逝,工作实践中渡过了我的青春十年。

叁 晋图扬帆创佳绩  东风伴我好成长

跨世纪,新千年,山西省图书馆人勇敢地面对机遇与挑战,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顺应潮流,乘势而上,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水平提升方面都实现了转型跨越,创造了辉煌业绩。

2002年,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会议在山西召开为契机,积极参与并陆续实施了文化共享(2002)、古籍保护(2007)、业务总分馆(2008)、民国文献保护(2012)、数字图书馆推广(2012)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将山西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也由此引领全省基层图书馆迈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日益成熟的文源讲坛晋图专递文源视界”以及“两会服务、特种文献服务、视障人服务等文化品牌与特色服务项目更将山西省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000年创办“文源讲坛”系列讲座,目前已成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个知名品牌。

2001年系列信息专刊《晋图专递》创刊,为省级党政领导机关提供决策咨询服务;2008年起每年为省“两会”提供信息服务。

2002年,山西省图书馆开始实行全开架服务模式。

2005年,山西省图书馆网站免费为盲人读者提供有声杂志《声音里的世界》。

2007年,李学勤教授主讲“中华文明起源与山西”,拉开了“文源讲坛——山西省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的序幕。

2008年3月,山西省图书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08年7月30日,山西省图书馆长风新馆工程项目举行开工典礼仪式。

2009年1月,山西省图书馆在政府机关建立第一个标准化、规范化分馆——统计局分馆。

2009年12月,山西省古籍修复中心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2家国家级修复中心之一。

2010年6月, 山西省图书馆66016部队分馆成立。

……

这期间,我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变化。2001年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信息枢纽的重要功能,直接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山西省图书馆选派我与另外两名同事赴上海图书馆学习,并参照兄弟图书馆的经验,编辑《晋图专递》信息专刊,为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提供决策信息服务。

由我本人负责编辑的《晋图专递》(时政版),信息内容要注重实效性,刊载近期焦点信息,探讨当前热点问题。我每天都要加强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关注当今国内外的形势,掌握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动态,以便快速及时地为政府部门及领导提供大量有借鉴意义的决策信息。我提供的决策信息深受好评,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在年度工作考核中多次评为优秀,2010年获山西省文化厅“读者最满意的图书馆员”称号。2012年,出于馆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的肯定与信任,我被选聘担任信息咨询部副主任。

“先喜欢你从事的工作,再从事你喜欢的工作”。

近20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图书馆这个职业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有了对工作的热忱,有了为之奋斗的动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肆 书香长风蕴文脉  文化三晋我为先

2013年7月1日长风新馆在长风商务区“文化岛”正式开馆,成为省城标志性文化场所,山西省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位于文源巷的旧馆,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2014年获批改扩建为山西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

长风新馆作为山西省图书馆主馆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27个,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览。馆藏文献总量374万册(件)。其中古籍30万册。馆藏珍品包括北宋雍熙三年刻《佛说北斗七星经》、伪齐阜昌八年刻《成唯识论了义灯钞科文》等海内外孤本,以及明嘉靖《山西通志》、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等珍稀地方文献和特色文献。馆藏74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字资源本地存储量为104.66T。自建有《山西村落》《热血山西:山西抗战史迹》《赵树理》《凝固的音符:山西古代建筑》《守望家园:山西传统手工技艺》等多个文化专题和多媒体数字资源库。

面对着广大读者的新期待、新需求,山西省图书馆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服务原则,以全面推进基本服务优质化、专题服务品牌化、文献服务智能化、服务方式多元化、重点项目深入化、业务管理规范化、行政管理制度化、后勤服务社会化为抓手,以建设一流的环境、一流的书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成果、一流的队伍为要求,打造全省知识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文献保障中心、社会教育中心、古籍保护中心、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心、公众文化休闲中心为目标努力将“文源”、“长风”打造成为广大读者须臾不可或缺的、温馨的精神家园。

长风新馆开馆五年来,山西省图书馆业务建设稳步推进、服务效能不断提升。五年间,共接待读者1200万人次,借阅图书815万册次,办理读者证172027个;在全省各市、县共建立了165个业务总分馆,各级图书馆之间实现了借阅证的“一卡通用”和图书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举办公益讲座363场,公益展览125场,举办各种阅读推广活动1000余场次,连续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

2013年,文化部开展第五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山西省图书馆晋升为一级图书馆。

2014年10月,在全国古籍保护会议上,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5年12月,山西省图书馆理事会成立,创新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2016年,经文化部批复“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西传习所”在山西省图书馆挂牌成立。

2017年,我省确定17个县(市、区)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县,积极探索县域内总分馆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建立山西省图书馆网站,创办馆刊《晋图指南》,开通“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山西省少儿图书馆”三个微信公众平台。年接待读者人次、文献借阅册次均逐年增长,讲座、展览、培训、阅读推广、少儿服务、残障人士服务、文化志愿者服务等各种读者服务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13年以来,山西省图书馆先后获得全国公共图书馆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全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山西省图书馆系统业务总分馆建设、山西省农村流动书库工程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山西省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被评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示范项目,文源讲坛获省直机关十大学习品牌。《山西村落》获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资源项目优秀项目”,并入选“山西省优秀外宣品资料库音像类二类作品名录”。

我的工作岗位没有变,但工作的内容和效能却在不断地升华与提高。《晋图专递》由单一形式发展为系列决策信息专刊,为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及省委宣传部等党政领导提供立法决策信息服务。参与省人大、省政协“两会”现场咨询,为代表委员提供专题资料。省委宣传部、省政府领导多次肯定晋图专递系列信息专刊在决策参考中的作用并给予高度评价。

我曾经在山西省图书馆老馆工作过,也有幸参与了山西省图书馆长风新馆的“大搬迁”,并为自己能在如此宏伟、现代、开放、人文的山西省图书馆长风新馆工作感到自豪。

无论是现报现刊阅览室伏案读报的老者,还是少儿阅览室流连于书架间的儿童;无论是报告厅里凝神聆听讲座男女,还是自习区挑灯学习的青年,无论是在凝神欣赏展览,还是在轻声交谈小憩……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场景,构成了山西省图书馆生动丰富的时代文化景致;一个个愉悦心灵的瞬间,折射了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发展、大繁荣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山西省图书馆规范管理年、功能拓展年、效能提升年。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彰显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百余年公共图书馆事业跨入新时代。

2018年1月,山西省图书馆再次获评全国公共图书馆一级馆。

3月,启动“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项目。

4月,山西省图书馆延长对开放时间,由过去的每天8小时延长至10.5小时。

4月23日,在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山西省图书馆首家海外分馆正式开放,这也是山西省图书馆业务总分馆建设的第180个分馆。

5月18日,全国古籍修复工作研讨会在山西省图书馆召开;同日,2018年群众文化活动季省级示范项目“册府千华妙手匠心——山西省古籍保护成果展”系列活动在山西省图书馆隆重开幕。

8月16日至17日,2018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整合发展国际研讨会(CDPDL)在太原召开。此次会议由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会议邀请2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位出版与图书情报界专家学者,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就知识创新、传播,大数据在科研创新与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及公共服务体系知识服务创新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

1988年至2018年,30年山西省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不断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988年至2018年,我在山西省图书馆工作整整三十年。我与省图共同成长、发展变化的三十年。

砥砺抒宏远,晋图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山西省图书馆以及我们每一个山西省图书馆工作者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以《公共图书馆法》颁布为契机,不忘办馆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坚定文化自信,传播先进文化,不断将山西省图书馆事业推向前进,并在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更多、更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带来的文化生活的便利和丰富,感受到公共文化之光的温暖照耀!

 

作者简介:周茜,女,山西省图书馆 图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