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6
-
2/16
1.5月18日,由山西省图书馆主办,任静约桐馆古琴教育、山西清风古琴社承办的“左琴右书 乐动三晋”吴文光、常济中、任静、李一凡、任胜利书画琴联展在山西省图馆开展。
-
3/16
2.琴因大美能载道,书虽小技亦通禅。左琴右书和为上,不执佛来不着仙,琴者有声之书画,书画者无声之乐也。古琴文化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历史时期都流传着与古琴相关的历史故事,诸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诸如蔡邕焦尾琴,诸如孔子困于陈蔡而作《幽兰》等等。
-
4/16
3.本次展览展出了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古琴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吴文光先生、书画家常济中先生、古琴家任静女士的书画作品和古琴家、斫琴家李一凡、任胜利先生的亲斫古琴。 拷贝
-
5/16
4.众位书画琴家通过在习琴弹琴的过程中领悟到的艺术精髓施之以书画,在书画作品中原有的韵味之上又体现出了虞山吴派古琴艺木清雅飘逸、灵巧多变的风格特点。斫琴作品皆为心血之作,用料考究、独具匠心。
-
6/16
-
7/16
6.吴文光作品欣赏一
-
8/16
7.吴文光作品欣赏二
-
9/16
8.吴文光作品欣赏三
-
10/16
-
11/16
10.常济中作品欣赏一
-
12/16
11.常济中作品欣赏二
-
13/16
12.常济中作品欣赏三
-
14/16
-
15/16
14.任静作品欣赏一
-
16/16
15.任静作品欣赏二
-
17/16
16.任静作品欣赏三
-
18/16
-
19/16
-
20/16
-
21/16
-
22/16
21.5月18日下午,展览开幕式暨“大哉有虞”名家交流雅集在山西省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
23/16
22.著名古琴家任静先生、书画家常济中先生、著名古琴家、斫琴家李一凡先生、著名斫琴家任胜利先生、苏州石湖琴社社长吕继东先生、山西唐凤琴社社长彭建军先生、山西清风古琴社社长阎宝琴女士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现场为大家演奏了古琴曲。
-
24/16
-
25/16
24.琴曲《良宵引》最早出现在虞山派的代表作《松弦馆琴谱》中,乐曲短小洗练,委婉清新,把月夜轻风、良宵雅兴描写的轻灵而隽永。《琴学初津》琴谱后记中说:“是曲虽小,而义有余。”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
-
26/16
25.《梅花三弄》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著名十大古曲之一。此曲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明快。其中泛音主题循环三次出现,使曲调清新活泼,从而突显出梅花冰肌雪骨的气质。正是:“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动、水清清”。
-
27/16
26.《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诸葛亮城楼上一曲琴音,吓退司马懿十万雄兵。在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空城计”中,诸葛亮弹奏的便是的古琴曲《卧龙吟》
-
28/16
27.“时莫悲于秋,地莫极于塞。高秋远塞,飞鸟不下,走兽忘群,伤心惨目,孰有过于此哉?此盖以伤昭君出塞之苦也。”吴景略先生于1931年据《五知斋琴谱》打谱这首《秋塞吟》,亦名《搔首问天》、《水仙操》,一曲三名,但题解却迥然不同。吴先生首先对乐曲的内容加以考察,从标题和全曲的音乐形象以及指法特点,确定乐曲内容是表现昭君离别家乡远行塞外,伤时感事的悲凉心情的。从而在演奏中,处处表现婉约之风。
-
29/16
28.在古琴曲中,伤别离、忆故人等题材较多,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著名离别之曲《阳关三叠》,会是一番怎样的离愁别绪呢?《阳关三叠》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
30/16
29.“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古琴曲《泛沧浪》相传为南宋杰出古琴家郭楚望所作,此曲常作为《潇湘水云》的序曲,旋律别致,节奏跌宕,听来令人有驾舟于五湖,烟波远邈之趣。然而琴曲虽以放达之态示人,却难掩作者忧国忧民的抑郁心情,也流露出他对山河缺残、时势飘零的感慨
-
31/16
30.琴曲《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传谱最多、流传最广的古琴曲之一。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最後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
-
32/16
31.“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渔樵问答》中轻重的变化犹如国画中的“墨分五彩”,层次丰富而鲜明。乐曲用了模进和对应的句法来象征渔樵此问彼答的情景,并穿插了一些效果性的手法以强调捕鱼和伐木的劳动场面,形象而生动,山林隐逸的生活场景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