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山西振兴崛起发展的启示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17-05-16

2017年5月14日,适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由山西省社科联、山西省图书馆、河北省图书馆联合推出的文源讲坛·晋冀系列讲座邀请到河北省人文学者梁勇做客文源讲坛,主讲“‘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山西振兴崛起发展的启示”。

讲座现场,梁老师结合丰富的史实与案例,从“丝绸”“瓷器”“张库大道”等角度讲述了“一带一路”的京津冀历史记忆。“一带一路上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瓷器和茶叶。而京津冀是瓷器之路和茶叶之路的核心枢纽。”梁勇老师表示。

 “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源头就是丝绸产业、产品与贸易之路,而河北在历史上与丝绸有着极大的渊源。无论是商周时期世界上最古老的绉丝织物“縠”,还是战国时期中山国丝织品的绚烂,都为秦朝徐福的东渡埋下了文明传播的种子。而自汉唐起,一直到北宋时期,河北的丝织业相当发达,作为天下丝纺织产业中心当之无愧。

河北的丝织业在丝绸之路上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西汉丝绸之路上出自巨鹿郡的最精美的丝纺织品,魏晋南北朝时期古都邺城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再到11世纪丝绸之路上最富贵华丽的 “定州缂丝”。

此外,产自河北的邢窑、定窑、磁州窑、井陉窑四大瓷窑并行竞艺,为自渤海东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提供了丰富的瓷器精品。而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张库大道”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国茶叶贸易的重要通道。

讲座最后,梁老师表示,从历史的视角审视,京津冀晋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京津冀晋更要以开放、包容、创新的视野主动作为,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治优势,整合历史与现实的资源,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化大战略之中,为欧亚大陆桥与渤海的21世纪一带一路连通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嘉宾简介:

梁勇,人文学者。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河北师大、河北经贸大学客座教授,燕赵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500集大型文化广播节目《燕赵传奇》总撰稿、主讲人。先后举办《香港回归说赵佗》《中国元曲》《运河文化》《诚义河北》《国学与河北历史文化》《廉政传统》等讲座逾千场。著有《文化资产价值论》《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燕赵文化史·秦汉卷》《千古雄安》等专著,参与中央电视台《秦皇古道》、《走遍中国·石家庄》、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河北》等节目策划并作出镜嘉宾;担任央视纪录片频道《滹沱沧桑》《古郡传奇正定》《太行古陉》《天下赵州》等大型纪录片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