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中国文学及文化在海外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17-05-08

2017年5月7日上午,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邀请到了西北大学文学院张碧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张老师以“中国文学及文化在海外”为题向我们讲述海外(侧重欧美)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及文化。

讲座伊始,张老师以“欧洲人对中国的‘发现’与认识”为主线切入关于古今海外文化思想界对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名士的再发现的讨论,并从古希腊人对中国的称谓“Seres”(丝国)一词提到中国的丝绸之路及丝绸对古代西方的影响。同时,随着西方人对中国了解的深入,《马可波罗游记》、利玛窦的《中国文化史》相继进入西方人的视野,孔子、朱熹等儒学大家关于“天”“理”的认识更引发了西方思想界的热烈讨论。

伴随着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封建王朝政治地位的提高,法国人文主义的思想家蒙田、启蒙主义思想家孟德斯鸠、数学家莱布尼茨都对中国的思想持有极大的褒扬态度,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对中国的传教活动以此了解中国,中国文学与文化在西方广为传播,并对西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影响。

然而,随着中国封建王朝的式微和“红色革命政权”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以及中国人形象在西方人眼中陡然下降,比如英国小说家萨克斯·罗默的“傅满洲系列小说”、电影《解放军攻占巴黎》等作品均体现了这一点。张老师指出,这种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作者们并没有深入的走进中国社会,作品中含有很大程度上的主观立场,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一现象。

之后,张老师又以空间视角带着在场听众纵览“欧美各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和文学”,将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两相比较,同时还介绍了其他法国学者对于《赵氏孤儿》的理解和改编;在简单介绍了德国莱布尼茨、歌德、席勒、海涅等人的作品之后,张老师特别提到马克思主义剧作家布莱希特和他的著名作品《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等,指出布莱希特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对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形象及概念进行改编,使中国文学在海外焕发新的生机;随后张老师又相继介绍了意大利的剧作《图兰朵》、美国诗人庞德及费诺罗萨等人饱含儒家思想的诗句文字诠释、荷兰作家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等异域作品受中国文学及文化的影响与启迪;张老师也额外提到邻国日本的诸多作品如《源氏物语》、《平家物语》等知名作品均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的影响。

通过此次讲座,张老师将古今外国文化与文学与中国相比较,把中国的文化与文学放在世界的视角下考量,为在场听众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大餐,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特别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尊心显得尤为重要的当下,为身处信息文化泛滥时代的我们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