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之水三晋来—浅谈三晋法家及其历史影响 文源讲坛•发现山西专题讲座(七)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16-08-22
2016年8月21日上午9时30分,文源讲坛·发现山西专题讲座第七场在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一层报告厅准时开讲,讲座邀请到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郭相宏做客讲座现场。
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发源于尧、舜、禹时期,形成于西周初年,兴盛于春秋战国之际。自叔虞封唐,燮父改唐为晋起,到韩赵魏三家分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晋文化,而法家与法家思想是晋文化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从中华法系第一部成文法典的著者李悝,到“礼法并重、邢德并举”的荀况,再到“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并且提出权力制约理论的韩非,以及吴起、商鞅、慎到等。三晋大地上法治的精神与文化源远流长,令天下法家竞折腰。
讲座现场,郭相宏教授从晋国长达600多年的历史谈起,详细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李悝、吴起、商鞅、韩非等三晋法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三晋法家“花开三晋 果落秦国”,法家产生于三晋大地,却在秦国结果。讲座中,郭相宏教授就这一观点予以了阐述。
讲座最后,郭相宏教授还列举了三晋法家的功过是非,尤其是法家“重功利而轻道义”“强国弱民”等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