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西省图书馆!

文源讲坛 · 真人图书馆(12.27)| 一场不容错过古琴文化盛宴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本站 时间:2023-12-26

讲座时间:12月27日(周三)9:30-11:30 15:00-17:00

讲座地点:山西省图书馆(长风馆)雅集室

听讲方式:公益活动 无需预约 直接入场

嘉宾介绍

王婧,西安音乐学院中国琴学研究室实践教学基地教师;西安音乐学院考级考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考级考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陕西女子琴社副社长。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公众对古琴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本次真人图书馆特邀西安音乐学院中国琴学研究室实践教学基地王婧老师分享“拙正雅清——中国古琴艺术浅探”,以古琴历史发展、古琴在传统文化中的卓越地位以及习琴方法等方面展开,并现场为大家弹奏琴曲《平沙落雁》。

张浩,斫音琴社创始人、社长;当代斫琴师;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制作技艺”“龙山太一派演奏技艺”“古琴减字谱”代表性传承人;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三晋工匠。

 

山西是古琴的发源地之一,古琴又是山西的文化名片,斫音琴社创始人、社长张浩也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作为山西人讲山西的古琴故事。

同时张浩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用他的视角讲述“古琴的制作技艺”中的一些重要元素,同时也同大家一起探讨一张琴前世今生。

范煜梅,蜀派琴人;琴学史《琴与诗书同行》作者;琴学理论《历代琴学资料选》编者;元音琴琴键外观设计者。

 

中国音乐有自己的律学,理论记载历时两千多年,在乐器结构上存留时间超过八千年。

明朝朱载堉对律学的界定:律也者,数度之学也;乐也者,声音之学也。律学的具体内容就是用数理计算设置一个倍半振动频率数之间十二律的振动频率数。

中国关于律学的记载早期见于《管子-地员》《史记-律书》,记载了五音的三分损益律数理比值模型,明朝朱载堉对十二律的律数有完整记载。

中国音乐除了人为设置十二律外,观察与归纳物体振动时出现的泛音规律,通过律管筒音泛音与古琴弦散音泛音的规律变化列出十二律。

两套生律体系合而为一,应用在中国原创乐器与音乐作品。中国音乐的律学通过律管通用于乐队乐器定音而呈现出来。汉朝马王堆汉墓有十二个律管,清朝故宫有十二根律管。

现代人也通过记载重新制作律管印证两千多年的律学数理模型符合现代数理计算。

芳芳,生于四代戏曲世家,投身民族音乐事业。较早致力于山西地方剧种的独立田野调查、数字化记录整理,并尝试对单点录音技法的原理进行学术化研究。2010年组建团队开展空气耦合式号角扬声器的研发;2015年始将声学实验室空间的原理成果引入民用领域;2017年音响研发项目获得“文化中国”基金会500万风险注资;2018年为“中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主体育馆设计扩声系统。

 

本次真人图书馆现场使用的古琴拾音及扩音系统都是芳芳老师亲手设计,他会在活动中介绍其设计理念、过程及其中对舞台演出的重要性,会告诉我们像这种带有传播媒介性质表演方式的公众表演,既需要提供足够音乐上的感染力,同时在这其中还要尽可能的去提供跟古琴自身的音乐特质有关的声音,比如说它的小音量美学,它的丰富弱音动态跟文人的精神自省之间的关联,这些东西我们也要能够尽量的展现,也就是说在一场综合性的音乐演出中,最大可能全盘的照顾到,提供足够多的“窗口”给观众,观众才有可能从某一个点上受到属于他自己的启发、他自己的这份精神感染。

古琴之约的盛宴期待您的参与